天选航空发动机堪称人类工程史上的一项高难度挑战,它由数以万计的精密组件构成,这些组件之间必须精确协作。
自上世纪50年代起,我国便踏上了航空建设之路,但由于工业基础薄弱,初期多采用仿制后改进的方式来发展航空发动机。
迈入21世纪,为了突破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在全球民用大型飞机市场的垄断,中俄两国均提出了国家层面的民用大飞机发展计划。
其中,我国落实这一计划的代表机型便是C919,该机的初期版本搭载的是LEAP-X1C喷气发动机,并非自主研发,而是与英法合资企业CFM国际共同研发的成果。
这一选择存在潜在风险,因为C919的目标市场直指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,这意味着一旦对方有意,便可能限制我们获取发动机供应。
因此,为C919配备国产发动机是规避这一风险的关键,然而,自主研发航空发动机绝非短期可成之事。
2018年,乌克兰决定将其珍稀的D-18T航空发动机技术转让给我国,这一消息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。
这款曾装备于安-225运输机上的大型航空发动机,以其卓越性能,至今仍保持着多项国际领先纪录。
若我国能成功获取D-18T发动机技术,将有助于摆脱航空发动机研发的困境。
此时,美国出面阻挠,一方面担心乌克兰通过技术转让改善经济状况,另一方面,美国也不愿看到中国在航空技术领域取得进展。
此次合作的另一方是乌克兰的马达西奇公司,被誉为“苏联航空工业的心脏”,是苏联留予乌克兰的宝贵遗产。
该公司专注于航空发动机业务,并为全球120个国家提供飞机或直升机的发动机。
其实,早在2009年,我国便表达了与马达西奇合作的意向,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达成共识,合作因此搁置。
2014年,俄乌关系恶化,相互抵制,而俄罗斯曾是马达西奇公司的主要客户,占其总收入的70%。
2018年,“一带一路”峰会结束后,各国领导人陆续离场,但乌克兰第一副总理库比夫却留了下来。
他随后访问了我国的天骄航空公司,这一举动暗示两国可能在航空领域展开合作。
不久后,消息传出,乌克兰将向中国转让D-18T发动机技术,当时我国在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领域尚未取得突破。
D-18T发动机不仅拥有5.6的高涵道比,还配备了反推装置,曾被誉为苏联的“国宝级”发动机。
2018年,马达西奇公司授权中国生产包括D-18T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、D-27对转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等多种型号的发动机。
这一消息令国人振奋,因为有了这样的生产经验,我国在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自主研发上将不再困难。
他们之所以持悲观态度,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在航空发动机进口方面主要依赖美、俄两国,尤其是与俄罗斯的合作最为频繁。
另一方面,D-18T发动机虽曾被誉为“国宝级”,但毕竟是上世纪的技术,当时已暴露出诸多问题。
首先,该发动机在乌克兰已停产10年,需要俄罗斯的技术支持才能恢复生产,乌克兰无法有效指导我国的生产线。
其次,D-18T发动机的设计寿命仅为1500小时,这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已显落后。
研究表明,涡扇发动机的扇前温度每提高100度,推力可增加15%,而D-18T发动机的扇前温度为1800K,与现代技术相比存在较大差距。
尽管如此,D-18T发动机作为全球少数几种“三转子”发动机之一,其设计仍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。
若我们能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技术,将对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产生重大推动作用。
最终,我国投入200亿资金购得D-18T发动机及其相关生产设施和技术经验,天骄航空还向马达西奇公司提供了2.5亿美元的长期低息贷款。
这一举措确实推动了我国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发展,使我们能够独立制造如CJ1000这样的大型发动机。
如今,C919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,得益于其后搭载的CJ1000发动机。
尽管C919的成功具有里程碑意义,但我们仍需保持警惕,因为我国航空领域起步较晚,目前仍处于追赶阶段。
自主研发先进航空发动机的道路依然漫长,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航空发动机的研究。
当前国际形势复杂,我们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相对薄弱,为了应对潜在风险,我们必须提前布局。
凭借我国科技发展的迅猛势头,相信不久的将来,我们的航空发动机将从追赶者转变为领跑者,彻底改变落后局面。天选团队